您所在的位置:武汉国医堂中医医院 > 医院新闻

士当弘毅,任重道远:记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国医堂“三剑客”

  《论语》中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在国医堂抗疫一线,我们的白衣战士完美诠释了这一高贵品质,听完他们的故事,充分理解了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艾尔沃德的那句话:“若我感染,希望在中国治疗!”

  正是因为在中国有一群像他们这样有道德和职业使命感、神圣感的医护,在这次疫情中用鲜血和汗水筑起了一座防护墙,才给老百姓带来了充分的信心和希望。

  01

  张主任 医务科主任(因主任要求匿名采访)

  张主任今年61岁,是国医堂医务科主任,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自武汉疫情爆发以来,张主任就每天忙于市卫健委、区卫健局的相关防疫会议,并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做好防疫准备。疫情期间,他身先士卒,带领广大医护投入到这场如火如荼的战役中来。

  年前开始统筹防疫事宜 每晚开会到九十点投身一线 最放心不下90岁老母亲和孙女

  从去年12月底武汉一开始出现肺炎相关信息,张主任就去市卫健委开会,回来迅速落实各院成立发热门诊事宜。据了解,今年一月初,武汉国医堂医院就开始成立发热门诊,虽然当时通报“有限人传人”,但国医堂仍严格防控发烧发热病人的进出,至今全院无一例患者和员工被感染。他说:“1月20号开始,疫情爆发后,局势就突然变得很紧张了,从1月23号开始我每天晚上都要去卫健委开会,听取备战工作任务,接着就和院领导商议组织员工参加防疫工作。”

  2月2号国医堂响应区卫健局号召,征集第一批员工前往外院支援前线,紧接着2月10日国医堂再次被征收为疑似患者的隔离点,这期间张主任一直上传下达各级领导的工作,组织安排员工备战、培训工作,自己也是身先士卒,参与到隔离点的疑似病例隔离、排查工作中来。他说:“我年龄比较大了,家里肯定比较担心,但组织上需要,疫情需要,我必须带头参与进来,自己也做好了有风险的准备,只是放心不下家里的的老母亲,毕竟90多岁了,有点顾虑,还有就是孙女,今年也才6岁。”

  做好医生和患者的“大后勤” 每天工作10多小时收治病人从1岁半到85岁 共42例仅1例肺部没问题

  张主任介绍说:“我们隔离点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配合好防控指挥部做好疑似病人的输入、检测、隔离和输出工作。这期间的工作细节很多,比如说首先要设计好传染区的防控流程、还有就是组织好医务人员的排班、诊疗和后勤保障,再就是照顾好患者的饮食起居、身体评估和心理辅导等等。”据介绍,目前国医堂隔离点分早、中、晚三班,从早上八点到第二天八点24个小时,每班8小时无缝对接,而张主任自己则是从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一直坚守岗位,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预防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

  他说:“现在工作流程理顺了,就稍微轻松点了,最困难的时期是刚收治头两批患者入院的时候,因为是不同街道送来的,每批病人送的时间点也不同,就得随时待命,接着两天48小时,我们从早上八点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只休息了几个小时,接着又一批病人进来了,就又得接着工作,所以大家都很疲惫,而且穿着防护服,那几天气温也比较高,很多员工包括我自己感觉非常饥饿、窒息,全身湿透了,好在大家齐心协力,圆满完成病人的收治工作。”

  据张主任介绍,国医堂隔离点的病人年龄从一岁半到85岁,而且很多老人还伴发三高、糖尿病、半身不遂等问题。他说:“这给隔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正常的工作是每天早晚查2次体温,入院48小时内必须做核酸检测,再间隔48小时第二次核酸检测、安排2次CT检查,再将阳性患者及时转院,但如果患者基础疾病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就得随时观测病人病情,给出合理用药指导,小孩子太小喂饭都难,老人年纪大了说话都不利索,特别是中风偏瘫的患者,每次检查都是轮椅推上推下,抱上抱下,而且隔离点患者心理辅导也很重要,需要医生有很大的耐心和爱心。和患者接触越密切,对于医护来说感染几率越高,所以我要求所有医护一定要做好科学防护工作,严格监督每个消毒流程,确保大家安全。”据介绍,目前国医堂已经接收了共计42例疑似患者,除了1例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多次核酸检查阴性、肺部CT没有任何问题,其余41例全部肺部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

  成立临时党支部 选拔优秀党员起先锋作用防疫工作上级和病患都满意 员工平安凯旋是最大心愿

  张主任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1979年入党的他一直奉行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将党的优良作风和和工作宗旨贯穿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他和区卫健局领导决定成立临时党支部,从这次参与防疫工作的一线年轻员工中选拔出一批优秀的先进工作者,起到带头先锋作用,也为党选拔出一批好苗子,重点培养。据介绍,目前多名国医堂一线员工已经递交入党申请书,以党的誓言:将人民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坚决打好这场防疫攻坚战!

  张主任说:“这是场持久战,也非常艰辛,我们这批参与防疫工作的医务人员非常不容易,几乎没有人考虑到个人安危,一马当先,将各项工作做得很仔细到位,上级领导和患者也都比较满意,我最大的心愿是圆满完成任务后,我们的一线员工都能平平安安凯旋!”

  02

  李小明 胃肠科住院部主任

  李小明主任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工作近40年,曾在省人民医院进修,退休后返聘于国医堂医院,现任胃肠科住院部主任。当武汉冠状肺炎疫情爆发的时候,李主任第一时间就意识到这是继非典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疫情,意识到可能发生的“战争”,李主任开始提前查找资料了解新型冠状肺炎的有关医学资料。

  疫情爆发 提前做功课了解病毒资料国家有难 挺身而出 只因医者职责

  今年1月初,疫情的消息在武汉开始传播的时候,李主任凭借职业敏感性,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开始和院领导筹建院感工作,设立发热门诊,把控发烧发热病人的输入和管控。与此同时,通过查找资料及时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病理机制,并和医疗同行商讨预防感染机制。1月23日晚,国医堂出现首例发热住院病人,李主任及时报告疾控中心,办理转院,避免了冠状病毒可能在院内的蔓延,也保障了在院患者和员工的安全。值完班,李主任也错过了回家过年的时间,封城后困守武汉。2月初,国医堂被征收为疑似患者隔离点,李主任挺身而出,他说:“国家有困难,我们参加进来,这是做医生的职责。”

  严格把关 控制疑似患者输入输出火眼金睛 不放过一个“漏网之鱼”

  他说:“这个病毒出现的时候,我就对它的发病机理做了仔细研究,对于它的轻重分级掌握得很清楚,所以疑似病人收进来后,就要及时掌握每一个病人的病情变化,根据检查结果做精准分析,需要隔离的继续隔离,需要转院的及时转院,隔离多少天,具体转到方舱医院还是火神山、雷神山,我都需要写好病历报告,签字把关。”

  据介绍,疑似病人进入国医堂隔离点后,每天早晚需要查2次体温,至少做2次核酸检测和2次CT,然后决定病人是隔离还是转院。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疑似病人做完核酸检测后就能立刻排查出来的,李主任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很‘狡猾’,很多患者既无症状,一开始核酸多次检测也是阴性,需要反复检测,再配合CT报告仔细评估,才能最终把阳性患者筛查出来。”

  张爹爹今年76岁,除了有密切接触史,并无任何咳嗽、发烧等症状,前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但CT检查结果显示其肺部有毛玻璃阴影,李主任坚持继续隔离,再次做核酸检测为阳性,隔离10多天后转院到方舱医院;冯女士今年38岁,既无密切接触史,也无明显症状,只是之前的一次CT检查显示肺部有普通炎症,李主任分析完其CT报告后建议做核酸检测,可前两次仍然是阴性,李主任在病人隔离期间每天密切追踪,分析其病情变化,认为其阳性几率很大,最后一次核酸检测果然为阳性;周爹爹今年67岁,入院时有咳嗽和低烧症状,体温检测仅为37.8度,两次核酸检测也均为阴性,但CT检查发现其肺部有毛玻璃阴影,肺外缘有炎症,李主任建议再隔离一周后做核酸复查,果然检查为“阳性”……

  正是凭借李主任的“火眼金睛”,专业、严谨、负责,国医堂隔离点至今无一例漏诊、误诊,每次出色完成防控指挥部下达的隔离排查任务。

  据介绍,除了日常诊疗工作,隔离点的医务人员还得负责病人的情绪安抚、取药送药工作。李主任说:“很多患者不了解隔离的重要性,会有恐惧心理,刚来的时候会闹着回家,我们就需要反复给他解释隔离的必要性和回家的风险性,碰到有三高、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如果药物用完了,我们会去他家里取药或去买药给他。”

  这次疫情来得很急很凶 医护有一定风险个人安危考虑得少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李主任坦言,这次疫情相比非典,来得很急很凶,感染率很高,特别是一线医护人员感染风险还是相对比较高的。隔离点的咽拭子核酸检测采样和阳性病人转院运送都是密切接触患者的工作,风险相对比较高。他介绍说:“咽拭子采样‘有患者一咳嗽,医生抖三抖’的说法,因为在为患者近距离采样时,患者呼出的气体往往带有病毒,特别是一个咳嗽或喷嚏很可能就把病毒吸入了,这就要求采样时一定要又快又准,操作时选取好角度,一气呵成。”此外,在运送阳性患者到方舱医院或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途中,往往是十几个患者聚集在一个封闭的车厢内,路程也较远,往往都是四五个小时才能送达,风险也比较高,如果碰到患者情绪激动的突发事件,无疑也加大了这种风险。李主任说:“前几天在送一个患者到火神山医院的时候,就一直哭,不愿意接受转院治疗,要求回家,我们医务人员真的也是费了好大劲才做好安抚工作。”

  李主任说:“说实在话,我们考虑到自己的风险还是相对比较少的,因为我们是医生,要尽到一个医生的责任,最重要的是我们有必要做好自我防护,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03

  刘美琦 肛肠科住院部主任

  刘美琦主任是武汉国医堂肛肠科住院部主任,工作以来以专业性强、医术好和对待病人无微不至而受到好评,2月2号国医堂号召全体员工积极抗疫,他踊跃报名,说:“这次终于报名成功了!”

  名校毕业20年 历经两次大疫爱妻支持 打数十个电话报名志愿者

  据介绍,刘主任原定大年三十值完最后一天班就赶回家过年,没想到武汉封城就滞留了。在武汉呆了几天,发现疫情越来越严峻,他大年初二那天就给媳妇打了个电话,说自己作为一名医生有责任参加这场战争,没想到媳妇一口就答应,还鼓励说小孩和家里的事情不要担心,自己放心去好了。

  得到家人的支持,刘主任就在网上报名志愿者,但等了几天没回音,大年初五他又接着给市长热线、红会、市卫健委、区卫健局、区政府等地打了数十个电话联系志愿者事务,但都是让等消息,直到2月2号在武昌发热治疗点申请志愿者成功,本打算第二天就去了,没想到本院接上级指示号召医护支援前线,于是他立即把之前的报名取消,参加了进来。

  据了解,刘主任毕业于中国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2002年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总后一所职工医院,一年后2003年也是非典开始在国内肆虐的时候,作为单位团支部书记的他,立即组织员工在厂区等人口密集地为市民做体温检测,然后将发热人员送到隔离点,他说:“那时候自己还年轻,对疫情认识都没那么深刻,只是尽快完成上级任务,但当了快20年医生了,和患者打交道越多越觉得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通过非典累积下的经验觉得这次疫情肯定没那么简单,肯定又是一场持久战,自己突然有种像战士遇到战争就要上前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奔赴一线承包所有夜班 每天八小时不下火线都是危重瘫痪患者 端屎端尿每晚查看数十次

  接到号召后,刘美琦主任接受到的任务是支援外院康复期核酸检测转阴患者的日常治疗工作,在收治病人之前,需要对传染病区改造,由于隔离病房没有现成床位,而且由于老院区没有电梯,都是几个医生硬生生将原病区的大铁床一个个从一栋楼的四楼抬到一楼,再从一楼抬到传染病区的二楼和三楼。

  他说:“从收治病人开始,我们是接诊阳性病人在上级医院转阴后到我处隔离,要再次复查核酸转阴后才允许回家。由于我们这个团队就我是外地人,我一个人在武汉这边也不用担心家里,所以我就让安排我所有夜班。”也就是说从接受任务以来,每天晚上12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刘主任是很难睡上一个安稳觉的,因为这里大部分病人是有基础病的,而且很多都有脑梗、心脏病、糖尿病、瘫痪、精神病等各种问题,不仅需要对应治疗,输液和口服药,危重的还要吸氧,而且因为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吃喝拉撒几乎都在床上,需要医护端屎端尿、喂食喂药。

  据介绍,有一位患者伴有高血压、心脏病,脑梗偏瘫并一侧下肢骨折后,全身只有右上肢可以动。怕病人躺久了压出褥疮,每两小时就要给翻身的,他说“病人来时还插着导尿管,身体也比较虚弱,稍有不舒服就呼叫我们,经常十几分钟就查看一次,半夜三更去看也是常事。”还有一个患者也是中风后不能动,是用床抬到病房的,而且来之前大便沾了一身,还是医护帮他洗干净的。不过最让刘主任放心不下的是一位体温刚下降就转来的患者,有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上有病变,肺功能极差,稍说话时间长了就喘不上气,一直在吸氧,他说:“这个病人我最担心,每次夜班几乎隔一会儿就要去看一次,后来有一次发现病人半夜喘不上气了,紧急抢救后,第二天开会提出做进一步检查,才发现患者血象接近两万,细菌感染明显,立即转到协和治疗,否则耽误久了真会有生命危险的。”正是因着刘主任他们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尽心尽职的职业精神,目前他所在团队负责的患者全部康复,转回家隔离观察。

  抗疫有风险但从未想过退缩 患者的肯定是动力防护服穿久了会窒息 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奔厕所

  刘主任坦言:抗疫工作是有风险的,特别是期间多次听到有医生染病和去世的消息,压力很大,他说:“但真的没有想过退缩,只是在防护上更加仔细。作为一名医生,看到患者一天天康复是很有成就感的,患者的肯定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当然也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是很好沟通的,有的患者天气稍微冷点热点就会喊难受,让医护一会儿抬抬手,一会儿按摩下脚,跑来跑去;甚至还有的患者因为饭菜不合口就打了十几次市长热线投诉,累了一天的医护人员又不得不下班后另起炉灶,想方设法给患者弄点鸡蛋、面条和羹汤……他说:“病人的要求不能全部满足很正常,毕竟医务人员少,每天除了基本的诊疗工作,我们还要负责患者的生活起居、洗衣服拖地什么的,只能都尽量做好吧!”

  再次向我们这些任劳任怨的“可爱的人”致敬,因为穿上防护服后既是盔甲也是“刑具”,他们的工作会比平时“沉重”数倍,护目镜、口罩、头罩、手套、脚套裹了一层又一层,带来防护也带来窒息,每天八小时不能吃喝不能上厕所,对体力健康都是一种消耗。面对这些不易,刘主任幽默地说:“饿还扛得住,就是每次下夜班后第一件事情必须以最快速度冲向卫生间。”